清末民國栟茶慈善機構“襄善堂”簡介
南沙明遠堂后學~栟茶沈小洪2019.11.14整理
據《江蘇省東臺民政事略》(1912),有栟茶襄善堂施粥田房產款收支一覽表。
收入如下:
座落滸澪野馬口(在栟茶鎮楊堡村十一組)彭家圩,熟田60畝,佃戶沈九楨、徐全書、吳正、吳和,押租128千文,行租120千文,莊屋9間,器具有踏車一部;
座落三十一總,草田40畝,佃戶常七賢、常七章,押租無,行租41千文,莊屋器具均無;
座落三十總,草田24畝,佃戶楊八興,押租無,行租25千文,莊屋器具均無;
座落二十四總,草田16畝,佃戶也是楊八興,押租無,行租14千文,莊屋器具均無;
座落三十一總,荒熟田4引8分,佃戶周文發、周文禮,押租20千文,行租5 千文說,莊屋器具均無。
支出如下:
董事俸給,義務,無俸;
司事薪水,10千文;
米草,約200千文;
錢糧折價,5140文;
仆役工食:約24千文;
雜費:約10千文。
(合計約250千文)
說明:
此堂前熟田一處、草田三處,系本區(東臺縣第四區,駐栟茶鎮)蔡君道生(栟茶石板街從非北巷向西而至西石橋的這一段系由蔡君道生獨造,1921年蔡清沂即蔡道生修石街工料費洋二千余元,由費家巷至通濟橋止,長裁尺壹百八十四丈)稟施(施舍、給予)創設,專為冬寒煮粥施濟之用,后荒熟田一處,系蔡稚巖君附施,每年四處所收田息(田租),盡數購米煮粥,不逗(不遲延)不賒。
據民國《栟茶史料》(1936),栟茶救濟院(1933年成立)下1936年襄善堂收入320元。襄善堂有滸澪鎮、臨海鄉(如圖)、新園鄉(如圖)等處熟田66畝、荒田56畝又3引6分5厘,佃戶7家,每年行租324元。該堂是蔡道生、蔡稚巖先后施送,專門為了冬季寒冷時候煮粥施舍救濟之用,行政局(1928年成立)未成立前屬于葉文瀚經管。施粥處附設于同善局內,與襄善堂合并辦理。
據《如東縣土地志》(1995),1934年栟茶襄善堂有熟田66.5畝、荒田65畝、佃戶7家。




